目前分類:曰書畫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夜坐局部-1  

(夜坐圖局部)

 

<夜坐圖>

 

一家四口假日常到中央大學門口的茶藝館吃飯,店名曰:「友竹居」。佔地雖不廣但布置典雅,曲巷迴廊小橋流水,中式的古典家具,滿壁的書畫裝飾,吃飯之餘很適合下棋聊天。

 

兒子問我此店為何取名「友竹居」?我說因為它四周種了很多竹子與竹為友啊!蘇東坡說過:「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正說明文人雅士都喜歡竹子。兒子喜歡吃竹筍但很難了解竹子和文人的關係。最近台北故宮正在展覽明朝沈周的畫,其中一幅叫「夜坐圖」,畫的正是他於山中住家「有竹居」夜晚靜坐頓悟的情景,更特別的是他還寫了一篇文章在上面,今天就來說說這幅畫吧!

 

說起沈周這個人在當代人文薈萃的蘇州可是非常有名,畫史將他和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這順序雖是用年紀來排的,但不論後世評價,或當朝名望,以他在畫壇承先啟後的地位,稱他為四家之首實不為過。(何況他還是文徵明的老師呢!)此翁江蘇吳縣人。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書法、繪畫和詩文皆名重一時,家中頗有祖業生活還算優渥,但博學多聞的他甘為布衣,看淡功名終身不應科舉。晚年耕讀於別莊「有竹居」,這幅「夜坐圖」可以一窺他的中心思想,不但是他的精心之作,也是明朝文人畫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幅立軸的圖畫,縱84.8公分 橫21.8公分,畫不大而且版面文字和圖畫的配置非常特殊,幾乎各佔一半,字並不是完畫後添寫的,而是一開始構圖就留這麼一大片天空準備大書特書,國畫中立軸的欣賞是由下往上,所以理論上沈周也是要我們先看畫再看文吧!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觀碑圖    

 

傳 郭熙「觀碑圖」 

 

曾經在故宮看過ㄧ幅郭熙的人物畫叫做「觀碑圖」,對於這位北宋赫赫有名的宮廷畫家雖然我只看過「早春圖」真跡,但感覺這幅「觀碑圖」筆法不若「早春圖」那般氣勢煥發,只見導覽上寫著:

「寒林平遠,松樹枯枝。二人傍倚觀碑,右前四人,具鞍馬傘蓋侍立,面部表情生動。所畫為漢曹操與楊脩同觀曹娥碑事蹟。舊傳為郭熙之作,觀其畫風,疑為元時人所作」

當時對於曹娥碑的故事完全不知,也不曉得曹操怎麼會跑去看這個碑,既然不是真跡,也就忽略了它。

 

偶然間讀到李白的一首長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寫的是他的朋友魏萬千里迢迢來找他途中經過的山山水水以及對此人的評價,說實在,此詩又臭又長,典故和古地名又多,讀得昏昏欲睡,突然間有幾句引起我的注意:

  

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徵明-千林曳杖圖  

                                                                                                                                    (文徵明-千林曳杖圖) 

   

<唐伯虎與文徵明>

 

 

話說明朝某一個春天的午後,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這江南四大才子的三位甫從竹堂寺遊罷歸來, 唐伯虎提議到東門酒肆以盡餘興,走著走著,文徵明覺得奇怪,怎麼被帶到花街來了,﹙註:花街者也,非賣花的地方;古之華西街是也。﹚正要出口相問,突然間路旁衝出兩三位青樓女子,便要把文徵明拉將進去,可憐我們這位一生以禮自持不碰煙花的衡山居士,嚇得驚惶失措,一陣拉扯後,卻不見兩人幫忙解圍,回頭一看唐伯虎、祝枝山早已笑的人仰馬翻,這才知道被他們兩個設計了,「兩公調我耳!」文徵明羞澀地喘著氣,啼笑皆非的吼著,終於掙脫了髮香粉臂的網羅,三人大笑而散。

 

沒錯,這正是唐伯虎設下的圈套。唐寅,字子畏,又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出生於一個小商賈的家庭,生性外向而好動,生活相當放任,為人狂傲不羈,但很聰明。十六歲時因與文徵明、祝允明、都穆相熟,乃開始收心唸書;而他和文徵明還共同拜沈周門下習畫,(註: 畫史稱沈周、唐伯虎、文徵明、仇英為『明四大家』) 唐伯虎深知文徵明這位住在鄰縣的長洲人,父親在朝當官,從小受古禮薰陶,個性沉穩拘謹;而自己和枝山、張靈則嘯傲山水名勝,流連歌舞乃至風月場中,為歌姬題詩,給妓女書扇,而每當有這類集體活動時,文徵明都會退避三舍,所以有時他會預設圈套,調侃他在異性—尤其是風月場中女子面前的緊張與困窘。

 

唐伯虎天生聰明,二十九歲第一次赴南京參加鄉試,結果獲得第一名(解元) ,可是當赴北京應試時因牽涉主試官程敏政洩題案而入獄。歸里後心灰意冷,還生了一場大病,以後有一段時期便過著「典衣不惜重酩酊」的生活,三十八歲建桃花庵,飲酒召妓,開始賣畫為生,因他亦曾師宮廷派大師周臣,所以他的畫不但靈逸瀟灑才氣縱橫,且帶一點華麗惟美,深受社會中各階層的喜愛,且名聲大躁,他的畫中常蓋一顆閒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可謂名符其實,但畫名雖顯,卻沒有為他帶來財富,終其一生窮困潦倒,妻喪子么,五十四病歿。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剩山圖-good              

 

(剩山圖 / 浙江博物館)

 

花開花落僧貧富

 

雲去雲來客往還

 

 

捨棄功名與財富後,雲遊四海,心中所在意的只剩下花開花落,遠離人群後,朋友相聚少了,只有天邊的白雲,悠悠探視……….

這兩句鄭板橋的詩,我覺的拿來形容黃公望的一生是再好不過了,雖然他當的是全真教的道士,不是和尚。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虎溪三笑        

(宋 無款/虎溪三笑圖)

 

     多年前我在麗江旅行時曾經遊覽白沙明代壁畫,有一幅畫讓我印象很深刻,畫的正中央坐著如來佛,上面排列十八尊者,兩側卻為道教的人物神像如太上老君等,更奇怪的是下方還有喇嘛教的護法金剛,我百思不解,世界各國不同的宗教,在地方上無不壁壘分明,宗教畫上,怎麼有可能把祂們畫在一起?

 

     後來我在台北故宮又看到一幅很有趣的畫,名為「虎溪三笑圖」【註一】,在秋意盎然喬木翩翩的野溪旁,有三個人或牽手或擁抱,仰頭大笑,樂不可支。什麼事這麼好笑啊?不禁引起我對此畫的興趣,後來了解原來這是有典故的。畫說東晉時佛教流行的是淨土宗,有位很有名法師叫慧遠法師(畫中三人居中的那位),此僧在廬山西麓蓋了一座「東林寺」,據稱其三十年來「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有客來訪,送客時也從不越過寺前的那條「虎溪」,若不小心越過則會有靈虎鳴吼。

    

     有一天簡寂觀的道士陸修靜(畫中三人左邊的那位)和愛菊又愛喝酒的陶淵明(畫中三人右邊的那位)同時造訪慧遠【註二】,相談甚歡(想必也喝了點酒),送客依然話語不休,不知不覺竟過了虎溪的石板橋,三人發覺後,縱情大笑了起來。原來送客「不過溪」也是一種執念,慧遠無意間破戒,三人同時頓悟。【註三】

 

 虎溪三笑-局部

(虎溪三笑圖/局部一)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陶穀   

 

    經年跑大陸自助旅行,朋友問我可有豔遇,我笑而不答,顧左右而言他。蓋這種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沒有,人家會懷疑我身上男性荷爾蒙不夠,說有,人家會以為我是登徒子到處尋春。大陸紅顏難惹陷阱多,我一向敬而遠之。倒是十幾年前我在西藏旅行時曾經和一位日本美眉有一段「準豔遇」,可公諸於世。 

 

   話說去西藏最高湖泊納木錯回程途中,碧綠如茵的草原上,念青唐古喇山像蒙著白紗的少女,在遠方注視著我,行經一遊牧人家,我要求司機停下拍照,正好此時別處也停靠一台吉普車,有位學生模樣的日本女孩向我走來,並用英文跟我交談,原來是要跟我借底片。我用日文跟她說我沒有負片只有正片,要的話倒是可以送她兩卷,她欣然接受並和我聊了一會兒,像是我們住在拉薩哪裡?附近還有什麼好玩之類的話題……. 

 

   回到拉薩接下來幾天為自由活動日,我一個人到處溜轉,從白天玩到晚上,甚至為了拍夜景和日出乾脆在外過夜。隔日回到住處,隊友告訴我昨天那日本女孩晚上來我房間找過我好幾次,最晚一次是半夜12點多。帶著揶揄的眼光,拿出一紙條給我,說是她留給我的。留言上說她本想找我一起出去逛拉薩城,數訪未遇。並詳載她離開拉薩的行程及現今住處,信末她希望我回來時去她的住處找她。我一看時間,已是隔天晚上九點多,看來明天她就要離開了。我信步走過幾條街,到她所在的民宿旅館。 

 

   「啊!Midoli終於找到妳了~」,走進她的房門我立刻喊她的名子,(不過”終於找到你”這句話應該她說才對)她也很大方和我打招呼,並且顯得很開心。我環顧四周,這房間顯然是單人套房,不像一般自助旅行者為了省錢大多是幾個人共住一間。略顯幽暗的房間給人一種浪漫的遐想與衝動,我當時單身又沒女朋友,但為了避嫌我還是決定到別處說話較好。

 

   「Midoli,我有帶幾張這兩天拍的照片要送妳,交誼廳那裏比較亮,我們去那裏看好不好?」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樂-1                

 

(聽樂-局部1)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夜晚,明月如鏡,汴梁城府的宅院裡,梨樹與杏樹交織成地上斑駁的光影,臘月裡繁華枝葉已成稀疏,風聲蕭蕭中,一派清寂。有人睡不著,在霜白的樓簷下踱步,那人是南唐後主李煜,開寶八年被趙匡胤軟禁於汴京以來,便無日成眠,亡國之痛,只能在夜半之際,哀怨詩詞之中,淺吟抒發…..

 

   後主想起了韓熙載這個人,南唐未滅時,這位北方的名士南渡我朝,深受先父(中主,李璟)寵信,中主死後北周在上方虎視眈眈,擔心北來的大臣有二心,所以對他始終有份猜忌。此人雖博學才逸,為文制誥典雅,辯才無礙,音律、歌舞、書畫無一不精,但他荒誕不羁,縱情聲色,府中蓄有歌伎,笙歌達旦,酒池肉林,本欲封他為相,因此始終遲疑。一日有人通報,韓府該夜又將大宴賓客,徹夜狂歡,後主雖時有所聞其縱慾之事,但無法親眼所見,於是派顧閎中和周文矩兩位待詔(註一)假裝賓客混入其中,請他們把夜宴的情況畫下來。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程十髮-1  

 

家裡掛著一幅程十髮的畫,那是多年前我去蘇州出差時買的,說起買這幅畫的經過還真有趣。

 

話說那天公事結束,和幾位友人決定利用時間趕到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去朝拜一下,可是不幸的,等我們趕到那裡時已停止售票,進不去了。無奈只好在附近逛逛,我瞧見對街有一間書畫店,門口還豎了個牌子,上面寫著:「本店不歡迎日本觀光客」,這可有意思,當下決定進去看看。十來坪的店裡,老闆看到我們熱情地過來打招呼,令我意外的是,店裡掛滿了字畫幾乎全部都是他的作品,我說我不懂書法,對畫比較有興趣,他便把我帶到二樓,小小的房間裡堆滿了他的字畫。只見他一幅一幅為我攤開講解,並告訴我他學的是什麼流派,畫的是什麼筆法。約莫看了半小時,我的外國朋友都已經買好人手一幅了,我卻還沒挑到中意的。說實在,他的字畫並不貴,一幅約莫兩百人民幣左右,非常適合一般觀光客買回去做紀念。但我在想,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書香傳第的地方,明末四大畫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他們都出自於蘇州(或附近的吳縣),難道今人畫藝僅止於此?

 

老闆見我只看不買,便自行下去招呼其他客人了,我意興闌珊地正準備下樓時,忽然間在樓梯轉角看到一幅畫立在地上,很慚愧我當下並沒有認出那是程十髮的畫,只覺筆意簡約,文風習習,隨意傅彩,氣韻生動。在那裡蹲看許久後,決定就買這幅「角落裡的畫」。

 

當我表明要買這幅畫的時候,老闆用一種詭異的眼光看著我,並問我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幅畫,我聽他的口氣,心裡一驚,不妙!老闆要砍我荷包了,莫非這是名人所畫?老闆是海派畫家,對於程十髮類似齊白石的畫風似乎頗為不屑,一邊告訴我這幅畫是早年如何交換所得,一邊批評程的畫是如何如何,我心裡一邊氣一邊好笑,那有人這種賣畫法的?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你是在做生意耶!好吧!既然你這麼討厭這幅畫,那我就便宜把它買走成全你吧!五百塊如何?買不到!買不到!老闆瞪大眼睛,雙手猛搖,我問那你到底要多少錢嘛?老闆說他出的價我可能買不起(來這招!….看來不速戰速決不行了),我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掏出來,喏,我身上只有這九百人民幣外加一百塊美金,賣不賣一句話。這老闆也真有意思,都到這個時候了,他竟然還說:「你等一下,我問我老婆這價錢可不可以?」。只見他和老闆娘一陣耳語後,說我和這幅畫很有緣決定賣給我。這下子換我擔心買到贗品了。

 

買畫的動機很簡單無非投資或自賞,買畫的心態很複雜,因人而異。有些人是為了附庸風雅彰顯氣質,有些人純粹藝術欣賞陶冶心性,有些人只是當作紀念品可有可無,但不論是哪一種動機或心態都會影響到你的出價意願。我當然不是畫商也不是投資者,對於花了將近一萬元新台幣買一幅畫幾乎是我的上限,我的心裡很矛盾,既然我買它不為增值,真品贗品與我何關,只要我覺得這幅畫賞心悅目就行了,可是一方面又覺得既然花這麼多錢買了一幅畫,總該判別真偽知道自己是不是冤大頭,順便可以驗證一下本身的賞析能力。於是我上網並且翻閱書籍比對程十髮的其它畫作,我給自己的答案是:「這是真品」。說來好笑,我又不是什麼鑑定專家,自己說了就算嗎?未免有點自我安慰。但我從此不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把畫掛在床頭,敝掃自珍,撫視不已。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商人做事問上帝  

 

那天收到一位網友代國外友人詢問一幅書法寫的是什麼意思,說實在,我也看不懂,看起來像甲骨文,所以就請教同學的老婆,因為她可是殷商學巨擘董作賓的孫女。最後得到的答案,這的確是甲骨文,翻成現代語言即是:「商人作(做)事問上帝」。

 

後來當我上該網友部落格欲回覆時,發現網站上早已熱烈討論,答案與我查出的相同,其中有位篆刻專家回覆的非常專業:

 

「商人作事問上帝」,其中「商」、「人」、「作」(乍字假借)、事「史字假借、「上」、「帝」諸字為甲骨文構形,「問」字則形近漢簡或漢隸,書寫文字年代混同乃這一時代書家常見面目。

 

照理說這答案已找到,事情應該到一個段落了才對,但又有人好奇問: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想了很久,如今把我的看法寫下來。

 

「商人作(做)事問上帝」,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解釋,「商人」指的是殷商時代的人,那時候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求神問卜,把甲骨文刻在獸骨龜甲上,經火烤裂後,視實際裂紋以斷凶吉。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採薇-局部blog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蒼藤老松下,半壁危崖邊,我彷彿聽到叔齊據地縱歌,那歌聲高亢激昂像是抗拒天命,唏噓輕嘆則如舒發己志。對面促膝而坐,面目森然,微笑不語者,則是他的哥哥伯夷,伯夷望著叔齊跟自己一樣日漸消瘦的身影,神情安然自在,首陽山中迴盪的歌聲裡,含有一股堅毅的情懷,一種對處世信念的執著。

 

這是司馬遷所著《史記》中「伯夷列傳」的故事,話說殷朝諸侯孤竹君生前指定叔齊繼承爵位,但孤竹君死後叔齊卻要讓賢給哥哥伯夷,伯夷拒絕,認為這是父命不可違背,最後索性離開領土至另一諸侯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處,不料叔齊竟也跟著出走到那裡,姬昌死後,其子姬發(即周武王)出兵討伐暴君紂王,兩兄弟認為這是造反之舉,期期以為不可,但姬發以民心所向為由仍然出兵伐紂,殷朝滅亡後周起,伯夷、叔齊以武王為恥,表示再也不吃周朝土地上的糧食,於是逃逸於山西的首陽山,採薇食之,薇者,野豌豆是也,難以充饑,最後兩人死在山中,求仁得仁,那首「采薇歌」正是他們臨死之作。

 

伯夷、叔齊的作為,不管是古代當時或現今,爭議頗大。大多數人可能認為他們是「愚忠」,一個萬民所唾棄的暴政,有什麼值得為它效忠?甚至為它而死,豈不是食古不化,老古板矣?但我認為這裡面有些觀念值得澄清。史記中說他們反對武王「造反之舉」,不知是否有依據,但從「采薇歌」中我覺得他們也許不是效忠紂王,而是反對姬發「出兵伐紂」,也就是說他們是一個絕對的和平愛好者,反對以武力解決問題。試想如果紂王在位濫殺無辜5萬人,姬發出兵雙方人馬死亡恐怕超過50萬人,紂王在民不聊生,但在戰爭的環境下恐怕更慘。當然有人說為了長期的和平所以要戰爭,為了未來的富裕所以要先忍受蕭條,話是不錯,但那是結果論,在當下也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誰又能代表當時殷朝所有百姓的意見呢?(又沒有公民投票)

 

總而言之我認為伯夷、叔齊值得讚嘆的不是他們觀念的對錯,(因為觀念這玩意多少是主觀的,容易操弄的。)而是他們對信念的執著程度令人敬佩,說穿了就是骨氣。君不見現今社會道德價值瀕臨崩潰,傾圮之牆站滿牆頭之草,什麼信念,什麼道德勇氣,只要和現實自身利益相悖皆可拋,遑論為之殉身!像伯夷、叔齊如此般從容自在。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折檻圖  

 

 (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大羊)

 

     是日,御花園內草木扶疏,風和日麗,石湖旁,喬松下,理當是君臣吟詩作對的好時光,但此時空氣中卻隱隱透出殺機;只見朱雲左臂死抓著欄檻不放,與兩名禁衛軍不斷拉扯,眼球像要噴出火球般吶吼:「您殺了我吧!我願意像關龍逢、比乾一樣為諫而死,但陛下和蒼生奈何?」啪!一聲,欄杆竟在朱雲的掙扎中應聲而斷。 

 

    朱雲,在這生死存亡的霎那間,腦海忽然想起自己的生平過往,四十歲以前的他,雲遊四海,仗著八尺昂然之軀,喜歡路見不平,好武善鬥,四十歲那年憣然大悟,不願再渾渾噩噩過日子,開始拜師求學精通易經論語,終就成為一代高士,雖然為權臣所阻,無法被推薦為御史大夫,但身為槐里縣令的他,官職雖小卻屢屢上書直諫漢成帝,即便因此受到小人的迫害,依舊擇善固執,不改志節。

 

這一次他可是豁出去了,宰相張禹恃寵而驕,在朝廷中為非作歹,朝中大臣多因張禹曾是皇上的老師沒人敢彈劾,所以他才直闖御前,當著公卿大臣面前,請皇上賜尚方寶劍,要斬去這個佞臣。如今成帝生氣要殺他,想來是求仁得仁了……..

 

 宋人卻坐圖局部放大-1   

      就在張禹躲在皇帝身邊偷笑,朱雲即將被斬時刻,只見左將軍辛慶忌向前一步,緩緩卸下官帽解除印綬,在成帝面前叩首如搗,從地上殷紅的血跡中抬起頭來:「皇上,請息怒。如果朱雲說的有道理,您不能殺他,如果朱雲說的沒道理,您也不能殺他,不然以後誰敢進諫?殺諫臣與暴君有何兩樣,老臣願意用性命為他擔保,也相信您一定是明君。」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蕭翼賺蘭亭-彩-1 (2)       

 (遼寧省博物館版/蕭翼賺蘭亭圖)

 

話說唐太宗深愛王羲之書法,大肆收購其真蹟以為臨摹及欣賞,雖然各體書法無所不備,

但獨缺〈蘭亭序〉這件稀世珍品。這一天早朝結束,他把監察御史蕭翼喚來書房。

「我說老蕭啊!我聽說蘭亭序王家代代相傳,到了七世孫智永,把它傳給了辯才和尚,

我把他找來了好幾次,他都說幾經戰亂早就不見了,你給我想想辦法啊!」 

蕭翼回答:「嗯~若要取得這寶物,首先必須要讓它現身,要讓它現身,必須老和尚肯拿出來。」 

唐太宗:「廢言!問題是要怎麼做。」 

祇見蕭翼捻鬚數根,搖頭晃腦良久後,眼睛一瞪:「皇上~有了!請把耳朵借我……」

 

數日後,蕭翼悄悄出現在越州(山東),假裝成潦倒書生模樣,投宿在辯才寺中,他原本飽學之士,

文章標籤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徵明-千林曳杖圖  

                                                                                                                                    (文徵明-千林曳杖圖) 

   

<唐伯虎與文徵明>

話說明朝某一個春天的午後,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這江南四大才子的三位甫從竹堂寺遊罷歸來, 唐伯虎提議到東門酒肆以盡餘興,走著走著,文徵明覺得奇怪,怎麼被帶到花街來了,﹙註:花街者也,非賣花的地方;古之華西街是也。﹚正要出口相問,突然間路旁衝出兩三位青樓女子,便要把文徵明拉將進去,可憐我們這位一生以禮自持不碰煙花的衡山居士,嚇得驚惶失措,一陣拉扯後,卻不見兩人幫忙解圍,回頭一看唐伯虎、祝枝山早已笑的人仰馬翻,這才知道被他們兩個設計了,「兩公調我耳!」文徵明羞澀地喘著氣,啼笑皆非的吼著,終於掙脫了髮香粉臂的網羅,三人大笑而散。

 

沒錯,這正是唐伯虎設下的圈套。唐寅,字子畏,又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出生於一個小商賈的家庭,生性外向而好動,生活相當放任,為人狂傲不羈,但很聰明。十六歲時因與文徵明、祝允明、都穆相熟,乃開始收心唸書;而他和文徵明還共同拜沈周門下習畫,(註: 畫史稱沈周、唐伯虎、文徵明、仇英為『明四大家』) 唐伯虎深知文徵明這位住在鄰縣的長洲人,父親在朝當官,從小受古禮薰陶,個性沉穩拘謹;而自己和枝山、張靈則嘯傲山水名勝,流連歌舞乃至風月場中,為歌姬題詩,給妓女書扇,而每當有這類集體活動時,文徵明都會退避三舍,所以有時他會預設圈套,調侃他在異性—尤其是風月場中女子面前的緊張與困窘。

 

唐伯虎天生聰明,二十九歲第一次赴南京參加鄉試,結果獲得第一名(解元) ,可是當赴北京應試時因牽涉主試官程敏政洩題案而入獄。歸里後心灰意冷,還生了一場大病,以後有一段時期便過著「典衣不惜重酩酊」的生活,三十八歲建桃花庵,飲酒召妓,開始賣畫為生,因他亦曾師宮廷派大師周臣,所以他的畫不但靈逸瀟灑才氣縱橫,且帶一點華麗惟美,深受社會中各階層的喜愛,且名聲大躁,他的畫中常蓋一顆閒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可謂名符其實,但畫名雖顯,卻沒有為他帶來財富,終其一生窮困潦倒,妻喪子么,五十四病歿。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穀  

 

    經年跑大陸自助旅行,朋友問我可有豔遇,我笑而不答,顧左右而言他。蓋這種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沒有,人家會懷疑我身上男性荷爾蒙不夠,說有,人家會以為我是登徒子到處尋春。大陸紅顏難惹陷阱多,我一向敬而遠之。倒是十幾年前我在西藏旅行時曾經和一位日本美眉有一段「準豔遇」,可公諸於世。 

 

   話說去西藏最高湖泊納木錯回程途中,碧綠如茵的草原上,念青唐古喇山像蒙著白紗的少女,在遠方注視著我,行經一遊牧人家,我要求司機停下拍照,正好此時別處也停靠一台吉普車,有位學生模樣的日本女孩向我走來,並用英文跟我交談,原來是要跟我借底片。我用日文跟她說我沒有負片只有正片,要的話倒是可以送她兩卷,她欣然接受並和我聊了一會兒,像是我們住在拉薩哪裡?附近還有什麼好玩之類的話題……. 

 

   回到拉薩接下來幾天為自由活動日,我一個人到處溜轉,從白天玩到晚上,甚至為了拍夜景和日出乾脆在外過夜。隔日回到住處,隊友告訴我昨天那日本女孩晚上來我房間找過我好幾次,最晚一次是半夜12點多。帶著揶揄的眼光,拿出一紙條給我,說是她留給我的。留言上說她本想找我一起出去逛拉薩城,數訪未遇。並詳載她離開拉薩的行程及現今住處,信末她希望我回來時去她的住處找她。我一看時間,已是隔天晚上九點多,看來明天她就要離開了。我信步走過幾條街,到她所在的民宿旅館。 

 

   「啊!Midoli終於找到妳了~」,走進她的房門我立刻喊她的名子,(不過”終於找到你”這句話應該她說才對)她也很大方和我打招呼,並且顯得很開心。我環顧四周,這房間顯然是單人套房,不像一般自助旅行者為了省錢大多是幾個人共住一間。略顯幽暗的房間給人一種浪漫的遐想與衝動,我當時單身又沒女朋友,但為了避嫌我還是決定到別處說話較好。

 

   「Midoli,我有帶幾張這兩天拍的照片要送妳,交誼廳那裏比較亮,我們去那裏看好不好?」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