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碑圖    

 

傳 郭熙「觀碑圖」 

 

曾經在故宮看過ㄧ幅郭熙的人物畫叫做「觀碑圖」,對於這位北宋赫赫有名的宮廷畫家雖然我只看過「早春圖」真跡,但感覺這幅「觀碑圖」筆法不若「早春圖」那般氣勢煥發,只見導覽上寫著:

「寒林平遠,松樹枯枝。二人傍倚觀碑,右前四人,具鞍馬傘蓋侍立,面部表情生動。所畫為漢曹操與楊脩同觀曹娥碑事蹟。舊傳為郭熙之作,觀其畫風,疑為元時人所作」

當時對於曹娥碑的故事完全不知,也不曉得曹操怎麼會跑去看這個碑,既然不是真跡,也就忽略了它。

 

偶然間讀到李白的一首長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寫的是他的朋友魏萬千里迢迢來找他途中經過的山山水水以及對此人的評價,說實在,此詩又臭又長,典故和古地名又多,讀得昏昏欲睡,突然間有幾句引起我的注意:

  

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

 

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

 

這曹娥碑又出現了,為什麼要笑讀?什麼是黃絹語?非把它查個水若石出不可。 

這一查可就查到二千年以前去了。原來此碑還真是大有來頭,先說曹娥的故事再說碑的故事。 

曹娥是東漢年間上虞人(今浙江會稽縣內)他的父親叫曹盱是個巫祝,某日駕船在舜江中潮神為水所淹,屍體不見。曹娥當時才十四歲,沿江找了她父親七天未尋,最後投江而死,死後她的靈魂竟在三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後人為了紀念她不但把舜江改為曹娥江,當時上虞的縣官還請他的弟子邯鄲寫辭立碑以彰孝烈。此為曹娥漢碑

 

曹娥的故事很簡單,但碑的故事才正要開始呢! 

 

 

中國的書法有個特色,書文一體,文章好字又寫的好才叫絕妙精品。書法大家寫的字人人想看,人人想學,於是興起刻碑之舉。這個碑除了可以長久保存外還可以拓,拓下來大師的字就可以拿回去臨了。此外有些當代書法家對前朝的碑文欣賞之餘也來附和一下,不久又被刻成碑,如此代代傳承,吟詠不絕。

 

話說若干年後蔡邕這位東漢大書法家,聽說這碑文絕妙也來看此碑,來時已晚,適值中秋之夜,但見他逐字摸著碑文,讀畢點燈寫了八個大字在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

沒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一百多年過去了,曹娥廟也早在上虞蓋好了。東晉升平二年鼎鼎大名的王羲之小楷書《孝女曹娥碑》並存放在廟裡,後被新安吳茂先拿去鐫刻成碑並立於廟。此為曹娥晉碑。據說此小楷碑文,曾入宮中。 唐朝韓愈在文邊題字,懷素也書小草其中,宋,元亦藏於宮閣之中,右軍字體秀勁清麗,“曹娥(晉)碑”被歷代視為不可多得之珍寶。此碑文墨跡本,今藏遼寧省博物館。至於石碑則早被人取走,不知去向。

 

晉碑既被盜,漢碑亦逢災。曹娥漢碑據說後來因逢天災(海水倒灌)被捲入江中,雖沒有正式記載何時被捲入但後人考證歐陽修《新唐書》和唐代詩人的詩句推斷應為唐朝年間墮碑入江。

 

曹娥無碑,廟中無寶,這怎麼可以呢?北宋蔡卞(王安石之婿)重書曹娥碑立於廟中,以行書寫下碑名《後漢會稽孝女之碑》和蔡邕題書的八字隱語共453個字。當代書法大家米芾看了也不禁讚嘆其筆力遒。這就是現存的曹娥宋碑

 

到了明朝劉基(劉伯溫)奉朱元璋之命祭娥作“青田誄辭碑”, 賴恩則集唐朝刺史李邕書法刻制“曹娥(明)集字碑,楊鶴、董其昌、徐吉作等人詠懷之餘亦紛紛立碑。清代康熙到嘉慶文人雅士地方州官等立碑者更是不勝枚舉。歷朝曹娥碑帖包括碑刻11方和法帖一幀,自漢以降,迭遭災禍,屢毀屢復,讀其變遷,不勝唏噓。

 

讀者或許會問:那8個字的謎語後來猜出來了沒有?<觀碑圖>這幅畫正是在講這謎語被猜出的過程。原來第一個猜出這個謎語的人正是曹操身旁的謀士楊修。

 

當年曹操和楊修曾到上,兩人騎馬同行經過曹娥下馬觀看,碑的背後刻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知道是否知它的意思,楊脩不假思索說:「知道」。曹操說:「且慢,讓我想想」。

兩人上馬行三十裡路後,曹操對著楊修說他已知曉並把答案寫在手裡,請其先說答案看是否一致。楊修便說:“黃絹 ,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齏臼是受辛的意思,是為辭也(受辛”是“辭”的古體字“齏臼”就是用來盛裝和研磨調味料的器具)。這八個字是原來是「絕妙好辭」 的意思。”曹操當然也猜對了,並對楊修驚歎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至此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李白要寫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了,曹娥碑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啟發,一個感人的故事可以口耳相傳,可以詩文相傳,可以碑帖互摩,但真要傳超過2000年,非得有大人物加持不可,只要有一個大人物加持,後代的名人很容易因此而繼續加持,如此一代傳一代也就成為經典了。現代人想要出名需搏新聞版面,需與名人發生八卦;新產品要熱賣需找明星加持,無非都是這個心態的濫觴。只不過一個叫文化,一個叫商業罷了。

                                         大羊.2014.Jan 

 

 

曹娥廟內石刻  曹娥廟 

--曹娥廟建於東漢年間,此後幾度毀壞,幾度重建。1985年重修開放,被譽為“江南第一廟” (網路照片)

 

曹娥碑碑文 

--現存曹娥內的是蔡卞摹寫的碑刻 

 

 

觀碑圖 

--不但郭熙的那張畫是後世臨摹,比郭熙更早之前的李成(營丘)也畫過”讀碑窠石圖”而且也是後人臨摹的畫作,不同的是,沒有流傳觀碑者是誰,只知“李成畫樹石”,“王曉補人物” 

 

傅儒畫的觀碑圖 

--溥儒阿瞞觀碑圖

民初名畫家溥儒(心畬)也用李成的構圖倣了一幅觀碑圖,並直言觀碑者為曹操(阿瞞),樹雖仍是蟹爪狀但筆法已大大不同。畫中題字:漫言三十里,德祖豈知幾,   睨鼎虧忠孝,還應愧此碑。臨李營丘阿瞞觀碑圖並題絕。 

 

現代人畫的觀碑圖 

--至於現代文人所畫之觀碑圖,則古味更遠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大羊 的頭像
李大羊

李大羊的部落格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