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
煙花一詞看似浪漫,其實隱藏很多人世悲歡。
字面可解釋美麗的花朵雖美但有如飛煙般隨即散去,或者煙霧中的花朵繁華似錦令人目不暇給,但其實大多被用來暗指妓女或情色場所,所謂「煙花女子」,「煙花柳巷」等等。
台語歌手蔡秋鳳有首歌叫「心愛你敢知」有部分歌詞這樣寫道:
……
為情為愛為將來 才來墮入煙花界
誰知沒人肯諒解 乎阮要哭沒目屎……..
這裡的煙花界指的就是特種營業場所,中國人特別保守,這種事不明講而喜歡用暗語隱喻,我想這跟以前的文人的狎妓文化不無關係,例如晚唐李商隱詩句:“神女生涯原是夢”,此“神女”即指妓女,其它例如”青樓女子”,”風塵女子”,”花娘”等等無不出自文人之喚,為了解”煙花”的出處,我查了一下”百度”,裡面是這樣說的:
煙花女子:元代李邦佑散曲《轉調淘金令》有「花衢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樓榭館,怪他去閑冶游。」後代又有「煙花柳巷」等俗稱,煙花女子代指妓女。
對於這段解釋,我有意見。這首元曲中只有提到”花街柳巷”並沒有提到”煙花”這兩個字啊? 後代又有「煙花柳巷」等俗稱是指哪個後代?我想起了唐朝李白的那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應該是”煙花”最早的出處吧,但很明顯的這是首離別詩,這裡的煙花沒有隱喻任何風流事(雖然當時揚州真的很熱鬧,青樓林立,名妓如雲…),三月細雨濛濛如煙似霧,花開其中春色爛漫如此而已。
既然煙花女子的隱喻不是出自李白,那會是誰呢?我繼續查下去發現最有可能的”嫌疑犯”就是北宋柳永,他在《鶴沖天·黃金榜上》寫道: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瞧!”煙花”巷陌,又是”偎紅倚翠”又是”淺斟低唱”的。得了,就是他!
本以為就此定案,不料前幾天看了一篇小說發現有另外一種解釋。
清末民初開始鴉片在全國氾濫流行,賣鴉片跟現在賣珍珠奶茶一樣普遍,煙是指鴉片煙,而且有煙館供臥榻吸食,以前的煙館和茶館一樣,有純吃煙的經濟館子,也有高級豪華美女服伺的館子,這裡的女子除了賣笑當然也賣身,煙花女子就此而來。不管如何,舊詞新解亦無不可。吾非胡適,不追究了。
臺灣現在當然沒有煙館了,但"花店"可不少,還記得從前在金門當兵雖從沒去八三一找過軍妓,但移防回臺後有一次和弟兄在高雄喝完酒,大家竟然起哄去理容院,我當時醉茫茫的還以為那真的是理頭髮的地方,一進門才發現竟是鶯燕之地,等到眾人都己選好女子帶走,只剩我一人踟躕不前,此時有位50開外的媽媽桑走過來跟我說,少年矮,小姐都己經被選光了,只剩下我,跟我進去吧!我定眼一看媽啊!濃妝豔抹像演歌仔戲的,頓時酒醒,嚇得奪門而出,還差一點在門口跌倒,史稱"高雄美麗倒"事件。
從歷史上來看妓女有分藝妓和色妓,前者重藝,善絲竹舞蹈,吟詩作對,而後者則主要是出賣身體。藝妓也歸妓女因為藝妓也賣身,不過那只是”副業”。當然從動機來看也有分主動和被迫兩種,古時官妓、軍妓都是被迫居多,民間被賣掉被擄去的也有不少,至於主動從事這行的相信也是迫於無奈有著不堪回首的遭遇。正因此,古今多少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都與她們有關。
周杰倫有首歌叫做”煙花易冷”歌詞是方文山所填,就像之前的”青花瓷”一樣文詞優美,濃厚的古典中國風,因歌詞背後之典故出處源於《洛陽伽藍記》,聽說原本歌名要叫” 伽藍易冷”的,後來改為”煙花易冷”,我想是怕太多聽眾不懂什麼是伽藍,改用煙花較為浪漫通俗吧! 方文山為此還特別把典故寫了出來:
《煙花易冷》所描述的正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楊衒之筆下那個盛極繁華後傾塌頹圮的千年古都洛陽城中,一名皇家將領與其所傾慕之女子間的愛情故事。
該名將領因緣邂逅女子後,倆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終身,此時將領卻被朝庭徵調至邊境征戰,在連年的兵荒馬亂中,帝都洛陽已淪廢墟,殘破不堪,最後女子苦守將領不遇後,落髮為尼,待將領歷經風霜歸來尋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藍古寺,但卻人事已非,塵緣已盡。
就在雨夜的古寺中,倆人相望無語,感嘆著世間的繁榮就如同璀璨的煙花般易逝!
且別管他用的是李白的煙花還是柳永的煙花,讓我們在周杰倫的歌聲中翩然起舞吧!
煙花易冷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
繁華聲 遁入空門 折煞了世人
夢偏冷 輾轉一生 情債又幾本
如妳默認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輪
…………..
聽青春 迎來笑聲 羨煞許多人
那史冊 溫柔不肯 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妳在問 我是否還認真
………..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妳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伽藍寺聽雨聲盼 永恆
大羊.2013.S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