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人像攝影的反思

   「巴肯山是欣賞吳哥窟落日最有名的地方,山上有座巴肯宮殿,斷垣殘壁上坐滿了觀光客,….在這熱鬧的朝聖地,無意中我看見一位靠在廟門的當地小女孩,不知是行乞或是做生意累了在這裡休息。天色更暗了,我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表情,那黝黑瘦小的身影與週遭的人群對比之下顯的如此突兀,我毫不猶豫地拿起相機當頭就對她拍照,獵取這難得的鏡頭,臉上並泛起得意的笑容。……..

 

   這是我在「高棉微笑」中的一段文字敘述,的確,吳哥窟吸引我的不是那些藝術建築或石像,而是那段滄桑的歷史。事實上這段滄桑的歷史還延續到現今,而且就在古蹟旁,活生生上演;有斷足的音樂表演者,兜售明信片的小孩,和行乞的老人等。每當我拿起相機便深深為這些景象所吸引,但每當快門按下時,我心中似乎有某種的不安,或者說罪惡感。這罪惡感在我心中隱藏多年,今天我要好好把它揪出來,審視一番。

                       

   攝影,似乎可以是一種理性的觀察,站在獨立超然的立場,反映個人內心的世界,或者對自然社會環境的感觸。攝影,除了可以當藝術看待外,更可以撼動人心,改變人們去做正面有意義的事情。這其中人像攝影可以說是最具有人文代表性的了。我想起了一九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得主的那張代表作,照片是南非攝影記者凱文卡特拍攝一個蘇丹女童,在戰亂逃難途中,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畫面。

(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

 

   得獎後很多人質疑卡特,當時為那小女孩做了什麼救助,怎能在按下快門後,漠然擦肩而過,顯然他們對於他只有把兀鷹趕走,並給些水與糧的答覆並不滿意。兩個月後卡特自殺身亡。人們以為他是含愧而死的。

 

李大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